博客 | 首席技术官办公室

AI 代理推动决策向更高层级转移

Lori MacVittie 缩略图
洛里·麦克维蒂
2025年7月10日发布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发现你用了十年打磨的架构,眼看要被两年前根本没被关注过的新事物轻易取代?

欢迎进入代理架构新时代。

这可不是普通的自动化脚本或 AI 封装。 代理以目标为导向,具备生成能力,并且愈发自主行动。 它们不仅调用 API,还能自主规划调用路径。 最关键的一点? 它们自带策略。

代理发送的每个请求都可能包含:

  • 意图标头 (X-Goal、X-Context、X-Route-Preference)
  • 基于实际 SLA 要求的回退策略
  • 对上次失败的经验总结
  • 关于成功的指标提示(提醒:成功并非“200 OK”)
  • 这就是决策的实时执行。 它不依赖集中式、事先规划的编排。 它是运行时的委托,将彻底改变基础设施的运作方式。

    为什么这件事比你想象的更紧迫

    目前,大多数企业系统尚未遇到阻力。 早期的代理还只是聊天机器人、助手或独立的生产力工具。

    但当它们进入业务流程(比如订单处理、理赔、分类、履行)时,就会开始与真实系统交互。 这意味着:

    • 基础设施需要能够理解代理所携带的逻辑
    • 网关需要处理的不仅是 JWT 和路径
    • 负载均衡器应摒弃“最快”思维,转而衡量“最适合”任务的方案

    目前还没有危机。 但它正在逼近。 届时,问题不会是带宽不足。 而是代理的决策方式与基础设施处理流量的方式不匹配。

    转变: 从强制实施到有效执行

    关键在于:代理正在将决策过程向上层架构推进。

    您发起的请求构成了控制平面。

    它不会问基础设施,“我应该做什么?” 它会直接告诉你: “这是我需要的, 这是我希望你如何表现, 现在去实现它。”

    如果您的系统把它当作普通的 GET 或 POST 请求处理,那么回退逻辑会冲突,重试会重叠,代理性能也会因此下降,而这些问题不会反映在您的仪表盘上。

    问题并非基础设施出错。 而是它未曾倾听。

    来源说明

    这一变革不是空谈,而是在切实框架中逐步展开的。 像模型上下文协议 (MCP)代理间 (A2A) 通信模型,甚至早期的策略驱动任务路由工作,均指向同一发展方向:

    • MCP 将完整的上下文信息——包括目标、限制和备选方案——直接嵌入请求负载中。
    • A2A 协议让代理能够协同完成任务,动态地交接决策,无需中央协调者。
    • 运行时任务委派通过结构化元数据让基础设施在执行阶段进行解读,而非决策。

    它们在语法、结构和抽象层面各不相同,但最终都达成同一架构目标:将策略嵌入到负载中,并在请求中体现其目的

    一旦请求承载起逻辑,基础设施只有两个选项:适应变革,或沦为仅传递负载的通道。

    您现在可采取的行动(防患于未然)

    这不是彻底更换系统。 而是在变化尚早时抓住先机。 从这里开始:

    1. 捕获上下文
      记录X-Intent、X-Task-Profile及其他能揭示代理意图的元数据。 如果你的观测仅止于 URI,就已经落后于需求了。
    2. 以“任务适配度”而非“可用性”思考
      后端在线并不代表它达到了要求。 尝试基于 SLA、延迟阈值和业务意图来构建健康模型。
    3. 用智慧掌控您的策略
      现有的应用交付和安全平台都具备脚本层。 善加利用它们。 开始解析意图头信息。 根据请求目标调整路由规则,而不是仅依据服务路径。
    4. 规划随需而变的执法方案
      不要仅在静态配置文件里设置回退逻辑,试着探索如何让基础设施直接执行请求中嵌入的回退指令
    5. 建立反馈机制
      代理如果根据历史表现重新路由流量,你需要参与其中。 将结果信息反馈到你的流量和健康监测系统。

    总结: 我们不是在取代你,而是在重新为你定位

    在代理驱动的架构中,基础设施依然存在。 只不过它承担了不同的职责。 它不再负责决策,而是以智能方式执行决策。

    如果你能及早做好调整,浪潮到来之时你将抢占先机。 浪潮正在逼近。

    比你想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