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已经到来: F5 2025年应用战略状况报告调查显示,96%的组织正在部署AI模型。
虽然 AI 承诺帮助组织更聪明、更快、更高效地工作,但它也带来了一些担忧和风险。 基于机器学习和大型语言模型(LLM)的 AI 系统依赖海量数据,这些数据用于训练和调优 AI 模型,驱动 AI 引擎。 这些数据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行为模式、位置信息以及财务和健康记录等敏感信息。 随着 AI 日益融入日常应用,个人数据暴露或滥用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AI 数据隐私已成为重要关注点。
这篇博文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隐私,分析了人工智能带来的数据隐私风险与挑战。 文章还解读了人工智能隐私法规,并提供了保护人工智能应用中数据隐私的实用建议。
人工智能隐私指的是保护人工智能系统所收集、存储和处理的数据的实践。 人工智能隐私与数据隐私紧密相关,数据隐私强调个人应对自己的个人数据拥有控制权,但人工智能隐私是独立的概念,在关键方面有所区别。
人工智能系统利用庞大数据资源。 实际上,系统应用的数据越多,其准确性和能力通常越强。 例如,据估算,ChatGPT-4 拥有约1.8万亿参数,如此大规模的数据收集也带来了隐私方面的担忧。 由于系统训练时使用的数据集极为庞大——通常来源于网络或其他大型数据库——要确保未含私人或个人数据,或用户是否授权这些数据的使用,都存在困难。
此外,从数据收集到应用交付的整个AI流程实现高度自动化,我们很难在未从一开始设计隐私防护机制的情况下及时发现数据隐私问题。 你需要预先预判潜在风险,因为任何疏忽都可能带来严重的数据隐私后果,且事后难以补救。 当个人数据被用于训练数据集且数据主体要求删除时,AI模型将面临怎样的影响?
人工智能天生擅长识别模式,因此它能将看似无关的数据拼接起来,准确推断个人的隐私信息。 人工智能不仅仅是简单记忆——它会学习数据间的关联,从而提升通过多重特征推断身份或重组数据片段以还原敏感信息的可能性。
即便人工智能系统中的数据已匿名化,这些问题仍然带来严峻的伦理和监管挑战。
公众普遍关注隐私,但缺乏有效的自我保护知识。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70%的美国人不信任企业能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81%的人担心机构会以让他们不安的方式利用个人信息。 调查显示,78%的受访者相信自己能做出保护个人信息的正确决策,但56%的人经常在未阅读的情况下同意在线隐私政策。
公众对人工智能使用个人数据的态度因不同情境而大相径庭。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同一报告,只有28%的受访者认可用人工智能来决定公共资助资格,而有42%的人则无所谓智能音箱通过声音识别个人用户。
组织必须兼顾人工智能和数据隐私的监管要求,同时关注公众对个人数据使用方式的态度和信任感。
AI系统在整个人工智能生命周期中面临数据隐私风险,您需要在开发和部署的每个阶段识别并应对这些风险,确保AI数据的合规和安全使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如用于生成文本、图像、代码或音频的大型语言模型,在数据隐私方面带来了极高风险。 多数 AI 模型的训练数据来源于公开网络,这些数据往往未经内容创作者或信息源明确许可或知情同意。 同时,抓取的数据中可能包含个人身份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推断时可能会泄露这些信息。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尤其是面向公众的写作助手、聊天机器人和图像生成器,通常具备交互性并通过网络提供访问。 因此,它们容易受到提示注入攻击,攻击者通过精心设计的输入操控模型行为,绕过安全控制,或诱导人工智能生成受限、冒犯性或机密内容。 此外,用户可能会无意中将个人或敏感信息粘贴到人工智能工具中,而这些内容可能会存储在系统里,用于训练或优化未来模型,从而带来意外的数据泄露风险。
这两个因素共同造成高风险场景:如果大型语言模型训练时使用了未经同意或敏感的内容,它可能会被提示重新生成这些内容并泄露个人信息;同时,用户也可能无意中在提示中提交敏感数据,从而导致这些数据被未授权访问或重复使用。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普及,政府正制定或修订相关法律,应对人工智能系统中涉及个人或敏感数据的隐私风险。 目前,已有144个国家颁布了国家级数据隐私法,美国等国家则采用了多样化的地方数据隐私法规。 虽然这些法规不全是针对人工智能设立,但你必须确保人工智能系统遵守它们。
以下是一些数据隐私法律的示例。
律师事务所 White & Case 发布了AI Watch: 全球监管追踪器,帮助您随时掌握人工智能隐私法规最新动态的优质资源。
随着人工智能系统变得愈加复杂和广泛,您必须在整个AI生命周期内保障数据隐私。 以下最佳实践可助您确保合规,维护用户信任,并有效降低风险。
各类人工智能相关法规普遍要求根据风险等级对人工智能应用进行分类。 这种风险驱动的方法帮助组织根据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采取相应的保护和监管措施。
高风险的 AI 应用可能包括:
美国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于2023年发布了人工智能风险管理框架(AI RMF),为多个行业和应用场景提供了实用的指导。 该框架为人工智能应用开发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它并未简单地划分高风险应用类别,而是指导您如何识别风险并有效加以缓解。
AI RMF 核心包括四个高级功能,体现了对 AI 风险管理的持续循环方法: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您必须在技术进步与数据隐私保护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 现行隐私法规认可持续创新的重要性,同时确保数据隐私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通用数据隐私法,例如 GDPR 和 CCPA,构建了管理数据隐私的核心框架,即便针对人工智能的新规则陆续出台。 您应持续审视人工智能系统对隐私的影响,特别是在功能更新或出现新应用场景时。
请持续评估贵组织的 AI 隐私事项,定期更新数据治理政策,确保它们始终符合技术进步、法规变化和文化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