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时代,威胁往往藏得很深。 有些威胁看似合法——自动脚本模仿用户行为,机器人遵循业务逻辑,AI代理与正常流量无缝融合。 他们不是利用代码漏洞,而是利用你的假设。 他们的武器不是恶意软件或畸形数据包,而是背后的意图。
安全和风险管理(SRM)负责人如今面对全新局面:意图成为新的攻击载体。 表面无害的自动化流量可能被设计用于重大业务破坏,轻松绕过传统防护措施,如 Web 应用防火墙(WAF)、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缓解和 API 网关。
WAF 和 DDoS 缓解长期以来一直是应用安全的基石。 但这些工具从未被设计用来识别行为细微差异。 它们会回答“此请求包含什么?”这样的问题,却无法识别“是谁发起的?”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大多数 WAF 采用两种安全模型运行。 负面安全模型(拒绝列表)会阻止匹配已知攻击特征的请求,正面安全模型(允许列表)只允许符合预先定义格式的请求。 现代 WAF 通过基于 IP 的速率限制、地域过滤和管理已知恶意机器人的规则集等功能,有效防御自动化攻击。
然而,先进的恶意机器人今天依然能持续绕过这些防御。 它们在协议层和应用层产生看似合法的流量,借助 WAF 重点检测有效负载内容而忽视用户意图的漏洞。 比如,进行库存囤积的机器人只是按正常使用“加入购物车”,撞库攻击机器人正常提交登录表单,抓取机器人负责正常请求网页。 这些行为没有触发专门针对 XSS 或命令注入等代码级漏洞的 WAF 签名,因此 WAF 本身缺乏阻止它们的设计基础。
这种弱点的核心在于“缺乏上下文感知”。 WAF 只识别恶意模式,却不了解请求背后的真实情况。 它无法识别“这请求来自谁?”也无法判断“应用如何被使用?” 机器人可能用无头浏览器,从有滥用记录的住宅代理发起,且没有类似人类的鼠标动作——这些都难以被 WAF 发现。
DDoS 保护服务专门应对另一类威胁:通过大量流量攻击来瘫痪网络基础设施。 这些服务虽然能有效阻挡如 HTTP 洪水的应用层大规模攻击,但它们依靠分析流量大小、速率及来源来进行检测。
高级机器人专门设计用来绕过这些容量耗尽防御。 与传统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不同,机器人发出的请求语法完全正确,单个请求无害,但大量请求会消耗关键的应用资源。 它们通过精准控制请求速率以保持低于检测阈值,并利用数千个独立的IP地址(通常来源于住宅代理),避开传统基于IP的拦截。
如今的高级机器人比以往更加复杂且持久。 它们属于一类新型自动化威胁——隐蔽、随需而变,且以经济利益为驱动。 它们通过略低于检测阈值的方式运行,轻松绕过大多数传统防御。
传统工具无法识别揭示恶意自动化的行为与上下文信号。 它们能有效防御已知威胁,却难以区分伪装成真实用户的攻击者。
自主流量已经不再是背景噪声;它是一种战略利器。 这些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代理模拟人类行为,让你难以发现,更难以阻止它们。 它们的目标不止技术层面,更多瞄准经济利益:
这些不是暴力破解攻击。 它们是由能巧妙伪装的机器人发起,针对业务逻辑的精准打击。
Gartner 2025 年网络安全趋势 进一步体现了这一转变。 我们建议 SRM 领导者突破边界,采用以意图为导向、以行为驱动的策略:
意图是新的防线。 自主流量是新的内部威胁。
为应对基于意图的威胁,SRM 领导者需部署分层防御策略,超越单纯检查流量,深入分析行为、环境和目的。 每层防御各司其职,精准识别并化解不同风险:
这不是冗余,而是专业分工。 每一层都针对不同类型的威胁进行了优化。 最后一层机器人管理负责洞察意图,识别自动化,保护业务逻辑免受滥用。
数字威胁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 单靠 Web 应用防火墙和 DDoS 防护已不足以保障您的 Web 和移动应用安全。 这些技术依然关键—we 用于抵御已知漏洞和容量耗尽攻击,但无法阻挡那些滥用业务逻辑、精准模仿人类行为的高级持久机器人不断增长的威胁。
保护现代应用需要建立第三个专门的安全支柱,专注于识别用户意图。 通过多层防御,您可以从被动的边界防护转向主动的意图驱动策略,确保在当今机器人泛滥的互联网环境下取得优势。
预约与 F5 机器人管理专家咨询,获取更多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