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云计算首次出现时,许多人预测它将对组织产生巨大的影响。 许多人从对传统基础设施市场的影响的角度来看待即将到来的颠覆,因为从有形产品转变为几乎转瞬即逝的产品非常困难。 虽然情况确实如此,但随着基础设施市场回归(请注意,是回归,而不是转型)以软件为基础的视角并着眼于云计算,这一过程却充满坎坷。
很少有专家指出,这场变革不仅影响物质世界,也影响商业世界。 云计算和更加面向软件的方法来构建在application(和 API)经济中取得成功所必需的网络和基础设施也需要商业模式的转变。 具体来说,如何管理众多网络和基础设施组件(包括许可)。
您会发现,授权单个盒子很容易(相对而言)。 许可证已购买、已申请,然后就大功告成了! 这是你的。 但是软件从来没有(我的意思是从来没有)如此简单。 你们中的一些人可能还记得 21 世纪初某些软件巨头掀起的轩然大波,他们疯狂地试图从使用多年的单 CPU 许可模式调整为多 CPU、多核的数学噩梦,甚至连“新数学”都无法轻易解决。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云计算上;其公用事业计费模式使重新转向软件变得比仅仅调整一些代码以适应虚拟或基于云的虚拟机管理程序困难得多。
现在,DevOps 提出了“连续”一切的概念,突然间许可证就成了网络和基础设施市场必须跨越的重大障碍。 问题不仅在于网络和基础设施服务必须突然调配和配置的速度,变化的速度也成问题。 在过去,您部署了基础设施组件并且它停留在原处。 但现在,您需要部署许多基础设施组件,有时一天/一周/一个月部署多次。 变化的频率正在增加,并且对这种变化的需求正在(必然)蔓延到网络中。 持续集成 (CI) 和持续交付 (CD) 属于应用程序开发和运营的职权范围。 但持续部署需要整个软件部署范围内的协作——这也意味着生产。
在该管道中早期进行测试(例如在测试或 QA 中,而不是生产中)对于实现快速部署和可靠部署至关重要。 部署不会占用开发人员的时间,因为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由于网络和基础设施架构的差异而产生的问题。
灵活的、软件驱动的许可方法可以缓解这一挑战以及生产网络对更高灵活性的需求。 通过提供许可证池化、集中管理和通过 API 调用轻松分发的方法,组织可以平衡开发和生产(对于可靠性和一致性很重要) ,并支持在使用网络和基础设施平台的软件版本时在生产中扩展的需求。
这就是为什么BIG-IQ 5.0和iWorkflow 2.0 都支持数千个 BIG-IP 实例的敏捷许可。 管理许可证(但不一定是许可的实例)的需求对于使开发和运营能够在预生产部署阶段更早地进行集成和测试至关重要。 BIG-IQ 5.0 确实专注于管理 BIG-IP,但它还能够以灵活的模型管理多达 5000 个 BIG-IP 实例的许可证,这种模型支持当今 DevOps 正在打造的更快节奏、更敏捷的开发环境。 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架构正在不断发展,并且负载平衡等应用服务作为架构的一部分与应用程序(和微服务)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外部的“附加”实体。
云计算所固有的颠覆性,包括运营和商业模式,至今仍能感受到。 但它不仅仅是一种“将代码放入 VM/容器”的方法。 它还必须适应云计算引入的不断变化的商业模式,并且可能在无意中推动其在可预见的未来成为“发展方式”。 F5 BIG-IP 5.0 和 iWorkflow 2.0 旨在适应“方式”,并确保当组织在自己的数据中心采用该基础时 - 无论是物理的还是临时的 - 他们所需的应用服务都能够迅速交付。